2025-06-06 10:04:46 來源: 許昌晨報 作者: 毛迎
我要分享:
西湖公園風景如畫,游人泛舟湖上,盡享詩情畫意。
6月5日是世界環(huán)境日。上了年紀的許昌人都知道,幾十年前許昌只有一個公園——西湖公園,而且需要買門票才能入園游玩。今日的許昌,公園、游園星羅棋布,城市綠化從“一枝獨秀”到“百花齊放”,生活在許昌,猶如置身花木的海洋。
素有“河南社會治理晴雨表”之稱的《河南社會治理發(fā)展報告(2024)》顯示,許昌宜居度綜合得分居全省首位,獲得感指數(shù)、城鄉(xiāng)居民幸福感得分位列全省第二。
宜居度全省第一,城鄉(xiāng)居民幸福感、獲得感“爆棚”,許昌的底氣來自哪里?既來自外在的“高顏值”,又來自內在的“好氣質”。“五湖四海畔三川、兩環(huán)一水潤蓮城”的優(yōu)美環(huán)境,讓許昌獲得“水的世界,樹的海洋,花的故鄉(xiāng),鳥的天堂”美譽;高效便捷的生活服務網(wǎng)絡,形成了15分鐘健身圈、醫(yī)療服務圈、智慧閱讀圈和養(yǎng)老服務圈,不斷提升著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……許昌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(fā)展思想,堅持生態(tài)優(yōu)先、協(xié)調發(fā)展、共建共享,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“一墻之變”,利民惠民
“我小時候在這座亭子前留過影,記得那時候它叫百花亭。”6月1日,恰逢端午節(jié)假期,40多歲的市民趙云麗和家人一起在市區(qū)西湖公園德星亭旁的大樹下乘涼。
她兒時最喜歡逛的就是西湖公園,那時候進園需要買票,只有節(jié)假日的時候父母才帶她來逛。
不少上了年紀的許昌人對西湖公園的舊貌印象深刻。這里原先只是一個湖,位于許昌西城門外,東側是高高的土城墻。在成為公園之前,小西湖是大家洗衣服和游泳的好去處,經(jīng)常有三五成群的婦女,帶著搓衣板和皂角,到西湖邊洗衣服。
1958年,西湖公園建立;1972年,建起圍墻,并于兩年后開始售票。作為我市第一個公園,西湖公園承載了不少人的童年記憶。
初夏時節(jié),護城河內“接天蓮葉無窮碧”。
城市的發(fā)展日新月異。2004年,西湖公園不再收取門票,免費對市民開放,其搖身一變成為市民休閑、健身的綠色場所。早晨,老人在公園里鍛煉身體;白天,小朋友在公園里嬉戲;晚上,在公園里散步的市民更是絡繹不絕。這里有每個許昌人的童年回憶,是許昌人心中最浪漫的“綠洲”。
近年來,西湖公園經(jīng)歷了一次次蝶變。從整體提升改造到拆墻透綠,從景觀單一到一步一景……每一次變化,都讓西湖公園更美麗、更親民,也是“還園于民”“還綠于民”理念的彰顯,是城市以人為本發(fā)展理念的體現(xiàn)。不少市民一邊欣賞園內外的美景,一邊感嘆“一墻之變”所體現(xiàn)的城市包容開放精神及和諧宜居魅力。
全年常綠,四季有花
“這是赤兔馬的雕塑,果真威風凜凜……”6月1日,在市區(qū)春秋廣場,來自駐馬店的游客徐先生帶著家人游玩春秋樓景區(qū)之后,又被春秋廣場上的三國文化元素吸引了。
在許昌,提起廣場、游園,大家都不陌生,那是許昌人的“綠色會客廳”,也是大家茶余飯后的休閑娛樂場所。
說起許昌的廣場、游園建設,春秋廣場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。20世紀八九十年代,許昌城區(qū)面積比較小,為了改變城市面貌,改善人居環(huán)境,1998年,20余名市人大代表聯(lián)名提議在春秋樓前建一個廣場。提議通過后,除去拆遷時間,短短3個月,春秋廣場主體便基本落成。作為我市建設的第一個大型、高標準的城市廣場,春秋廣場拉開了我市高標準城市建設、管理的序幕。
春秋廣場建成后,我市開始了多項創(chuàng)建工作。許昌的城鄉(xiāng)面貌日新月異,榮獲“中國優(yōu)秀旅游城市”“國家園林城市”“國家衛(wèi)生城市”“國家森林城市”“全國文明城市”等稱號。
隨著許昌經(jīng)濟社會的發(fā)展,我市園林建設漸入佳境。在創(chuàng)建“國家園林城市”之前,我市已建成了清潩河游園、春秋廣場、文峰游園、帝豪游園等供人們休閑娛樂的公共園林,后來又建設了南湖游園、許繼游園等。
尤其是近年來,我市緊緊抓住時代機遇,謀劃了三大水利項目,打造了“五湖四海畔三川,兩環(huán)一水繞蓮城”的水系格局,許昌的知名度、美譽度日益提升,《人民日報》、央視等媒體對許昌進行了多次報道。如今,許昌廣場、游園星羅棋布,呈現(xiàn)出“全年常綠,四季有花”的園林景觀。
推窗見綠,出門入園
初夏時節(jié),清潩河游園猶如一幅綠色的畫卷,遠遠望去,河兩岸被綠色覆蓋,近觀花木錯落有致,每一處都如詩如畫。
“1999年,那是一個春天,許昌人在清潩河畫了一條線,神話般地崛起了一座美麗游園……”這是一位市民改編自歌曲《春天的故事》的歌詞,歌詞中充分表達了市民對清潩河游園工程的贊譽。
1999年3月5日,我市正式啟動了清潩河游園工程。與此同時,市文明辦、總工會、團市委、婦聯(lián)、工商聯(lián)聯(lián)合發(fā)出倡議書,號召全市人民為清潩河游園工程建設捐資出力,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全市105個單位40000多人會聚在清潩河兩岸,開始了一場規(guī)模浩大的義務勞動。
“4500米長的河畔幾乎成了人的海洋,來自各條戰(zhàn)線的干部、職工手舞鋼锨,翻地鏟土,揮灑熱汗,整個工地上熱火朝天。”這是媒體對當時建設情景的描寫。
這是我市建設的第一個千畝游園,里面喬、灌、花、草、藤合理配置,步道蜿蜒,每天都會有大量市民來此游玩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市又多次對清潩河游園進行提升改造,突出了三國文化內涵,增設了休閑健身器材,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。
清潩河、飲馬河、鹿鳴湖……初夏時節(jié),徜徉在許昌的河湖水系邊,碧水盈盈、蘆葦叢叢、花木繁茂的美景讓人沉醉。在寸土寸金的許昌城市中軸線上,面積3300畝的中央公園已經(jīng)成了許昌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。
近年來,隨著創(chuàng)建“全國文明城市”“國家生態(tài)園林城市”工作的深入開展,我市實現(xiàn)了“推窗見綠”“出門入園”,很多廣場、游園建在百姓家門口。
我市采取見縫插綠、空地補綠、破硬增綠、拆舊添綠、拆違還綠等方式,考慮公園的輻射區(qū)域、面積、服務人群等因素,合理布局城市口袋公園分布。推窗見綠、出門入園已經(jīng)成為市民的生活常態(tài)。
公園越來越多,提升了城市品位,改善了居住環(huán)境,市民“出門有游園,散步聞花香”,擁有滿滿的獲得感和穩(wěn)穩(wěn)的幸福感!
編輯:李翊颯 杜鵬勃 校對:李炎
責編:王嬋 終審:楊紅衛(wèi)
附件:
許昌日報客戶端(Android版)
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
許昌日報客戶端(iPhone版)
請使用手機瀏覽器掃描
許昌日報社 版權所有 未經(jīng)允許 請勿轉載
地址:許昌市龍興路報業(yè)大廈 郵編:461000 豫ICP備:05010577號 經(jīng)營許可證編號:豫B2-20180241 業(yè)務電話:0374-4399669 值班電話:0374-4399669 郵箱:cn.21xc@foxmail.com